欢迎来到创世老兵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以科学创新实力 锻造“中国品牌”魅力

发布时间:2020-05-07 17:05:30  来源:创世老兵文化网    编辑:admin  点击: 1209

初梓瑞 李楠桦 孙红丽

2020050714:05  来源:人民 网-产经频道

 编者按:品牌是企业与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重要论断,为把我国建设成品牌强国指明了现实路径。

 2020年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给全球企业、品牌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挑战,有哪些探索?在510“中国品牌日”前夕,人民网特别推出“人民红@新国品”系列述评,聚焦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企业担当与力量。

 “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首选中国的品牌?”当我国的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经济增速位列世界前茅时,这一问,扼住了要害。

 一段时间以来,制造大国的盛名之下,我国也背负着制造大而不强、产品全而不精、品牌多而不优的隐衷。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品牌升级,早日建成品牌强国成为企业与消费者共同的追求。

 201451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重要论断。“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成为品牌强国建设的首要目标与战略基石。

 近年来,中国企业围绕这一目标与路径,立足技术创新之根,把握新经济发展机遇,脚踏实地、日积跬步,以不断提升的产品实力不断夯实品牌魅力。中国品牌正在世界舞台上豹变出灿烂新姿。

看当下——

 立足技术创新“根基” 促进品牌建设成长

 “平均不到1秒钟就有1台微波炉走下生产线。”在格兰仕智能化工厂的步行道上,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边走边介绍说。他身旁的机器人静静地挥舞机器手臂,传送带上的微波炉次第向前。

 发出指令,即可操控屋内所有智能家电;轻触手机,远程也能指挥电饭煲焖饭;墙上的画“摇身一变”,成为一台会“说话”的空调,这是格力电器打造的智慧家居样本。

 曾与北汽进行过两次战略合作签约的华为,不仅为ARCFOX提供5G技术,二者还联合设立了专注高度自动驾驶研究的“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基于合作还将延展到云计算、大数据、车联网、信息安全、ICT 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深度融合等领域。

技术创新是企业品牌的根基所在。

 近年来,中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中国企业抓稳“根基”不断探索、实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研发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产品选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畅销全球,越来越好的“中国品牌”深受欢迎。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位列14,较2018年上升3个位次。其中,在《报告》的80项细分指标中,“本国居民专利申请量”“创意产品出口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高技术净出口占比”等9项细分指标位列全球第一。

 中国企业奋力创建品牌,消费者自觉关爱品牌的氛围亦正逐步形成。

 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世界品牌500强”显示,中国40家企业入榜。多位专家认为,当前,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市场、中国服务逐步深入人心。但与此同时,中国品牌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国际产业链低端位置仍未改观,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理念,中国品牌国际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观趋势——

 加快前沿技术应用 把握品牌升级机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遭遇冲击,“制造业外迁”“产业链转移”等论调泛起。尽管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表明,产业转移是必然选择,但不能轻视发达经济体鼓励高端制造回流和新兴经济体争夺中低端制造对我国制造业形成“双向挤压”。

 双重压力下,“中国制造”亟需加快创新技术研发、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从而告别“代工厂”等标签,真正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告诉记者,在转变过程中,中国品牌仍面临科技创新能力、工业设计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等三方面挑战。

 “在加强核心技术引领突破的同时,还要注重科技转化能力,下达力气将科技转化为产业。”他说。

 今年以来,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也加速了5G、大数据、物联网、特高压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5G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成为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重要切入点。

 在南方电网,被列为“新基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正成为催化公司发展的新动能。数据显示,截至201912月,南方电网累计投资31.8亿元、建成充电桩3.16万个,累计充电电量4.5亿度。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服务业、综合能源系统等“新基建、新业态”将成为未来南方五省区用电增长新动能。

 盘和林表示,“新基建”为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提供机遇。首先要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借助数字化管理手段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改善管理模式;其次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创新的商业模式;此外还需要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等。面对新挑战新形势,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好中国制造的强大优势,善于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而擦亮中国品牌。

 迎挑战——

 依靠转型升级“破局” 走好品牌强国之路

 当前,疫情造成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休克”,或将成为中国企业迈向“中国创造”途中的新挑战。

 “破局之策在于加快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打造‘世界工厂+世界市场’的新模式。这样既能增加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吸引力,也能有效防止大规模失业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彦斌说。

 专家指出,由于各国对制造业的重视正在迅速提升,全球化的生产网络或面临大变化,以技术为驱动形成的新全球化的产业链需求将会上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翔峰指出,过去全球的资源配置靠资本推动,而在数字经济下则靠数据引领的技术推动。

 “应当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全面提升整个制造业的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做好产品设计、智能制作和全球化营销塑造品牌。”

 刘翔峰认为,“新基建”、智能制造的发展对本土品牌的塑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制造产业链齐全、基础扎实,借助新技术企业可以迅速进行产业转型,形成新型的设计和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不知名的本土企业,更应该利用这样的机会开拓产品服务,推出自有品牌、打开国际市场。”她说。

 科技创新锻造品牌实力。随着“中国创造”不断丰富“中国制造”的内涵,中国企业将赢得更广大的市场,在世界舞台展现出“中国品牌”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

 (责编:王仁宏、初梓瑞)

分享到:

相关报告